应纳税所得额就是收入吗
应纳税所得额=收入总额-不征税收入-免税收入-准予扣除项目-以前年度亏损
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,企业财务、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、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,应当依照税收法律、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。
企业纳税申报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过程是:
应纳税所得额=利润总额+纳税调整增加额(纳税调增)-纳税调整减少额(纳税调减)
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,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,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,不论款项是否收付,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;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,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,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。条例和国务院财政、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。
纳税调增包括:
税法规定的应税收益会计未予确认 Ø税法规定不可以扣除的会计予以扣除 Ø税法规定了扣除标准和限额的会计超标准和限额扣除
纳税调减包括:
超过税法规定确认的会计收入和收益
——超过税法标准确认的收入和收益
——可免税(税收优惠)或不征税的会计收入和收益
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会计未予扣除
以前年度超标准和限额的可以在当年扣除的项目
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区别?
区别是:应纳所得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所得税率所得,应纳税所得额: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。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,公式为:应纳税所得额=收入总额-准予扣除项目金额
应纳所得额:是纳税人按“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。应纳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:应纳所得额=应纳税所得额×所得税率。
整体上来说,企业的收入总额并不是都是应纳税所得额,其中要扣除一些必要的费用,比如所得税。对于应纳税所得额是否就是收入的问题,财知云的小编就讲到这里啦!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来财知云进行咨询。